咨詢熱線
15549050557一、政策體系:構建“扶困、扶智、扶志”三位一體資助網絡
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依托國家資助政策框架,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,構建了“獎、助、勤、貸、減、免、補”七維一體的助學體系。該體系以國家獎學金(8000元/人/年)、國家勵志獎學金(5000元/人/年)為激勵標桿,以國家助學金(平均3300元/人/年)為兜底保障,形成“物質資助+精神激勵”雙輪驅動模式。2024年秋季學期數據顯示,學校通過國家助學貸款、退役士兵學費減免等專項資金發放總額超700萬元,惠及3000余人次,資金撥付效率實現“當日審核、即日到賬”,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學生賬戶。詳情咨詢招生辦:周老師 198 1062 0380
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(最多18字)
二、實踐路徑:打造“產教融合+能力提升”資助育人生態
助學班創新實施“勤工助學+”計劃,將崗位設置與專業實踐深度融合。計算機工程學院聯合科大訊飛、奇安信等企業設立24個校外實訓基地,開發網絡安全維護、數據分析等12類技術型勤工崗位,時薪標準達20元/小時,月收入上限800元。智能制造學院與奇瑞新能源汽車共建產業學院,提供新能源汽車檢測、智能生產線運維等崗位,實現“崗位即課堂、工作即實訓”的育人效果。
在能力提升維度,學校設立“助力成長”專項基金,為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提供就業補助金(800元/人)及求職技能培訓。2024屆畢業生中,助學班學生就業率達95.3%,其中進入華為、中興等供應鏈企業占比23%,考研升學率較普通班級高出11個百分點。學校通過“校友導師計劃”為受助學生配備行業導師,建立“職業規劃-技能提升-就業推薦”閉環支持體系。
三、育人成效:形成“經濟解困-能力增值-精神成長”良性循環
近三年跟蹤數據顯示,助學班學生獲獎學金比例達32%,高出全校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。在學科競賽領域,助學班學生獲國家級獎項37項、省級獎項458項,其中“挑戰杯”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團隊中,助學班成員占比達41%。學校通過“資助育人主題教育”活動,培育出“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”等典型案例,相關事跡被新華網、安徽日報等媒體報道。
在就業質量方面,助學班畢業生平均起薪較普通班級高出18%,在長三角地區信息技術企業就業占比達67%。學校與科大訊飛、京東等企業共建的“訂單班”中,助學班學生留用率達82%,形成“資助-培養-就業”的良性循環。第三方評估顯示,用人單位對助學班畢業生“實踐能力”“職業素養”的滿意度分別達91%和88%。
四、未來展望:構建“智慧資助+精準幫扶”新范式
面對高等教育普及化新階段,學校正推進“智慧資助”平臺建設,整合教務、財務、就業等數據,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動態識別與精準幫扶。2025年計劃上線“資助政策AI助手”,提供24小時政策咨詢與申請指導。在國際化培養方面,依托與白俄羅斯、馬來西亞等11所高校的合作關系,為受助學生開辟海外研修綠色通道,首批資助10名學生赴韓進行人工智能領域交換學習。
學校將持續深化“三業聯動”機制,推動學科專業與產業需求、學業發展、就業創業的深度融合。計劃未來三年新增元宇宙、智能科學與技術等新興專業勤工崗位,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教學環節,構建“項目制學習+崗位實踐”的資助育人新模式。通過“資助育人質量提升工程”,著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,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