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0日午間消息,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今日在無錫舉辦,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受邀參會。馬云對物聯網、制造業及教育行業發表了看法。他指出,物聯網的核心是連,更核心的是智能化,物聯網和大數據的結合才是未來,沒有智能的物聯網就是植物人。
“絕大部分的人,是因為看見而相信,很少一部分人,因為相信而看見”,馬云稱,2009年,江蘇和阿里巴巴共同對物聯網、云計算進行了探索,如今看來,只有物聯網和大數據相結合才是真正的未來。未來的機器將做到智能化,而機器與人類之間不太會競爭,“人是有智慧的,機器應該有智能。如果機器像人一樣,麻煩會很多”。
馬云以AlphaGo圍棋賽舉例,他認為,AlphaGo戰勝人類,人類不應該沮喪,因為當初在設計AlphaGo時,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天的到來,“如果你要沮喪,那么沮喪才剛剛開始”。
談及未來制造業時,馬云指出,在未來沒有互聯網的制造業,很快會崩潰;沒有制造業的互聯網,只是空中樓閣。大批制造業將在未來10年至15年涌現出來,未來的制造業不存在Made in China,而是Made in internet。此外,未來制造業一定是個性化和定制化,“如果離開了物聯網、大數據,我們所謂的一切為百姓服務,這將成為一句空話”。
馬云稱,今后人類的發展,必須要靠機器來協助,通過努力,人類活到120歲甚至150歲并非笑話,因為通過數據,未來人類將會更了解自己。現在人類已經從IT時代走進DT時代,IT是信息壟斷,DT必須學會共享和普惠,所以要實現共產主義,首先要實現共享主義。
當今中國有百萬家互聯網公司,馬云指出,這些公司中賺錢的并不多,賺大錢的不超過5家。目前依舊有很多優秀的傳統企業,但是未來有些傳統企業將會被淘汰,所以這些企業必須適時轉型,適應未來。
除了對物聯網及大數據的觀點外,馬云還對中國教育發表了看法。
“未來我最擔心的是教育變革”,馬云認為,以前很多人在教育階段“混混也可以”,但未來的教育“混不過去”,若依照現在的課程去教育孩子,這些孩子在未來都將找不到工作,“如果你學數據分析的,你將沒有未來,這一切會被大數據取代”。所以,國家要高度注重30年后的產業,由此來調整大中小學校的課程,這樣才能讓下一代有就業的機會。(韓大鵬)
以下為演講全文:
今天是阿里巴巴18歲的第一天,我現在這個年齡,越大心里就不踏實。
領導們講的非常宏觀,我受益匪淺。我想從做企業的角度做一些分享和思考,我認為每個人是否會成功,需要有不同的眼光,看問題的角度深度廣度不同,可能機會就多一點。
阿里巴巴過了18周歲生日,今天的阿里巴巴是18年以前的決定做成的,而20年以后的你,是現在決定的。
絕大部分的人,是因為看見而相信,很少一部分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。2009年,江蘇進行了物聯網探索,當時叫國家傳感網,同一年,阿里巴巴啟動了阿里云計算,當時我們相信這個未來和趨勢,我們雙方堅持了8年時間才有了今天。
阿里巴巴在當初探索云計算時,也認為是概念。而現在有各種各樣的說法,說明人類正在往同一方向走。
我認為,物聯網和大數據在一起,才是真正的未來。沒有智能的物聯網,我認為就是植物人。物聯網核心的是連,更核心的是變成智能化。我今天去考慮很多問題時,認為機器和人不太會競爭,人是有智慧的,機器應該有智能。如果機器像人一樣,麻煩會很多。
未來時代,機器會越來越向人。去年和今天討論最多的是,機器下圍棋,如果你沮喪了,我認為這種沮喪才剛剛開始。人類發明機器時,當時的人類就已經認識到,機器一定比人的力量更大。
機器要做很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,才是有用的。
未來的發展離不開物聯網,云計算和大數據。大數據是大計算的意思,大計算+云數據才是大數據。首先數據將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。互聯網是生產關系,互聯網是全社會的互聯網,阿里巴巴在去年的云溪大會中,提出了5個新,這5個新有很多爭論,我們認為這是要重新定義。我們很多問題要有新的思考,我們找不到合適的字,暫且稱之為新。
我想告訴大家,新零售以后,巨大的變革是新制造,大批制造業在未來10-15年,將遠遠超出你的想象。新制造由于IOT的發展,由于計算的發展,新制造將倒逼整個社會進行改革和推進。企業將是在這場革命中最重要的推進力量。
未來企業家的精神以及技術,將成為強大的推動力,市場能力將成為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。我認為,沒有互聯網的制造業,是沒有希望的,很快就是崩潰掉。沒有制造業的互聯網,更沒有希望,只是空中樓閣。
未來的制造業不存在Made in China,而是Made in internet。
人類將走進現代服務業時代,它是真正的制造業。阿里巴巴不是網絡上的Program,而是現代制造業。
未來的制造業,一定是個性化,一定是定制化,一定是C to B。未來的制造業,是在車間里寫代碼?偠灾覀円寵C器變成智能。如果離開了物聯網、大數據,我們所謂的一切為百姓服務,這些將成為一句空話。
以前,病人要圍著醫生轉,今后醫生要圍著病人轉。如果人類還像人一樣找外星人,你是找不到的。
我小時候走個20公里,走個八九公里很正常,現在走5公里心里就發虛。再如地震,動物能感覺的到地震來臨,而人類不能,是因為已經失去了這種能力,智能計算將讓人類恢復這種感知地震的能力。人類對自我的了解越來越少,了解一個人要看他在無意中做了什么,而計算大數據能讓所有的行為記錄,讓人更了解自己。
所以我在想,今后人類的發展,必須要機器來協助人,未來我們在開闊世界,我們在挖掘人類的內心世界。人活到120、150歲,并不是笑話,因為人將會了解自己越來越多。
我覺得,今天能夠定義清楚的東西,全不是未來。今天我們怎么想象未來,都是幼稚的。
人類100年前發生電燈泡時,不會想到今天還有電飯煲。今天對數據的理解,和20年后的數據相比,滄海一粟都不是。
我覺得現在暢想未來,是因為人類有智慧會解決這樣的問題。現在講創新,最高層的是體質創新。現在政府要建立良好的關系,去保障創新,用新的方法去治理管理保護創新,此外我們要避免各種各樣的紅旗法案,沒有人是未來的專家,是昨天的專家,我們要相信人類會有辦法解決的,我們解決不了,孩子們也可以解決。我認為他們的責任和擔當,不亞于我們。
手機當年出來時,怎么和PC比?現在的手機超過了曾經的PC,一代超越一代,今天不是你看不了,是你眼睛花了,孩子們眼睛并沒有花。
我們的孩子認為,互聯網最重要,他們要參與其中,他們生于互聯網,呼吸于互聯網。我們人類已經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,IT是信息壟斷,DT必須學會共享和普惠,必須要別人強大你才能強大。所以要實現共產主義,首先要實現共享主義。
現在大家都在聊跨界,阿里巴巴到了很多地方,不是因為利潤,是因為數據必須打通。所以只要沒有邊界的思考,才是真正的思考。
人與機器的競爭是可怕的,但人要有自信,機器不可能戰勝人類,機器的強大力量會對人類有巨大沖擊,但是我想告訴大家,人類一定會戰勝機器。
所有人類要做好準備,未來30年將迎來新零售,沖擊的目的是倒逼社會改革。互聯網大公司的責任是鯰魚,要倒逼社會的進步,這是我們的擔當。
現在互聯網公司很多,這么多互聯網公司,賺錢的并不多,賺大錢的不超過5家公司,這個要清醒的認識到,今天好的傳統企業還是有不少的,但是,凡是不適應未來的傳統企業,必須要淘汰。我學了數據分析工作,你以為找到未來,沒有未來,我告訴你,這一切會被大數據取代。
很多人會問,如果機器取代人類,那么工作怎么辦,我認為未來每禮拜工作3天,每天4個小時,非常正常。你要在移動工作,永遠在路上,全球化勢不可擋,人類的移動將跨越一切。
所以我認為,機器有強大數據和制造能力,所以整個社會必須互聯。未來很多行業都會擔心,擔心也沒用,今天抓緊時間改變才是未來。我們面臨著改變,未來一定會很好。
現在我們最擔心的行業,是要向生命科學競爭,用技術消滅污染等問題,如果不通過物聯網,通過計算去解決,光靠人工,發展這個問題就太晚了。
未來我最擔心的是教育變革,我們這些人20多年混混也可以,但我們的孩子是混不過去的,如果依照用現在的課程去教育孩子,他們將找不到工作。我認為我們的國家,要高度注重30年后的產業,由此來調整大中小學校的課程,只有這樣讓下一代有機會,才能解決問題,F在的死記硬背,將被計算機所取代。要發現自己最好的一面,了解自己,相信一定會在未來找到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