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親應按小兒需要繼續母乳喂養,然而6個月以后,母乳不能滿足小兒所有的能量需要。從6至12個月,逐漸增加輔食的量。到12個月時,輔食是能量的主要來源。如小兒是母乳喂養,每日給3次輔食,如小兒是非母乳喂養,每日給5次輔食(對小兒而言牛奶、配方奶粉和其它代乳品不如母乳好,使用杯子,不要用奶瓶)。
好的輔食是富含能量、營養的食物。例如在稠粥里加油或牛奶、果汁、蔬菜、豆類、肉、雞蛋、魚和奶制品。
純母乳喂養嬰兒只需要從6個月開始添加輔助食品,在添加輔食期間,孩子逐漸適應家庭食物,而至少在2歲以前,母乳喂養仍然是營養素和某些保護因子的重要來源。人工喂養兒可以從2個月開始添加菜水等輔助食品。
為寶寶留住食物中的營養
幼兒胃容量小,進食量少,但所需要的營養素相對地比成人要多,因此,講究烹調方法,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中的營養素,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是很重要的。家長可從下列幾點予以注意:
1 蔬菜要先洗后切,水果要吃時再削皮,以防水溶性維生素溶解在水中,以及維生素在空氣中氧化。
2 用容器蒸或燜米飯,和撈米飯相比前者維生素Bl和B2的保存率高。
3 蔬菜最好旺火急炒與慢火煮,這樣維生素C的損失少。
4 合理使用調料,如醋可起到保護蔬菜中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的作用。
5 在做魚和燉排骨時,加入適量醋,可促使骨路中的鈣質在湯中溶解,有利于人體吸收。
6 少吃油炸食物,因為高溫對維生素有破壞作用。
7 用白菜作餡蒸包子或餃子時,將白菜中壓出來的水,加些白水煮開,放入少許鹽及香油喝下可防止維生素及礦物質白白丟掉。
把食物嚼碎喂孩子不好?